淬羽砺剑,国防大学81名文职人员圆满完成军政素质强化培训
发布日期:2023-07-22
浏览量:
近日,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学术报告厅内,一场毕业典礼正在进行。81名文职人员接过火红的毕业证书,标志着为期2个月的国防大学第一期文职人员军政素质强化培训班圆满结束。
此次培训对象主要为2019年以来大学招录的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文职人员。培训班紧紧围绕培养政治立场坚定、岗位业务熟练、军事素养扎实、恪守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专业化国防大学文职人员队伍这一目标,设置了政治素质、军事素质、职业素质三大板块。
让我们拉回时间线,一起来看看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淬羽砺剑,又有着什么样的收获与感悟!
▲队列整齐行进
凝心聚力铸魂
强军先强心,强心先铸魂。培训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,把强化学员政治品格培塑作为首要任务,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、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等3项课程内容,同步组织赴延安革命纪念馆、嘉兴南湖教育基地等地开展现地教学。
▲参观中共“一大”会址纪念馆
“与岗前培训不同,此次强化培训更加注重对文职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政治理论辅导,党的理论学习更加全面、党性教育也更加深刻。”教学组长告诉记者,承训的政治学院为培训人员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政治理论课程,帮助学员们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实质、深刻把握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和制度要求、深入理解人民军队强军胜战的优良传统,进一步铸牢献身强军兴军事业的理想信念,着力培养出政治上、思想上过硬的文职人员队伍。
在延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,学员们一路走,一路学,每一个窑洞、每一张图片、每一件历史实物,都如同一本本鲜活的教材,让大家对延安精神更加入脑入心。
“延安精神教学,是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的特色教学之一,也是此次培训参观见学中的重要一环。”文职人员丁文涛作为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延安教学组的一名讲师,这是他第一次以学员的身份来到这里,“此次参加延安现地教学,对延安时期党的壮大发展有了更全面、更深刻的认识,更加坚定了忠诚向党的理想信念。”
培训期间,为了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效果,学院专门安排设置第二课堂活动,备受学员欢迎。先后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应知应会知识竞赛活动、“提振精气神、建功新时代”主题交流活动和“情感入军——红歌学唱”等,进一步激发大家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情,营造了“以赛促学、以学促践”的浓厚学习氛围。
提升适岗能力
军事素养强化板块,着重突出“军队岗位”“军队纪律”和“军队要求”三个方面能力培塑,以此增强学员们备战打仗意识、加强战斗战术养成、培养令行禁止和严守纪律军人作风,提升学员军队院校的适岗能力。
“新的文职人员制度施行后,我们的身份地位有什么不同呢?”学员刘蓉容向教员郭旭询问道。
▲组织主题交流大会
“文职人员依法享受国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利,履行相应的义务。”在《文职人员法规政策与职业发展》这门课上,教员郭旭仔细地回答了每一名文职人员对新修订的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》的疑惑,就连课间他也被学员们团团围住,共同交流探讨。
点燃学员们学习兴趣的,还有职业素养强化培训的相关课程。授课中,郭旭结合自己几年来研究文职人员法规政策改革的工作经历,为文职人员讲解相关法规,并将摸索出的经验倾囊相授,让大家收获良多。
教学中,他们还着重围绕如何做“政治强、情怀深、思维新、视野广、自律严、人格正”的政治理论教员、如何讲好政治理论课、大数据条件下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等课题组织学员进行了研讨,为提升岗位业务能力奠定基础。
岗位强化培养课程结束后,学员们对未来的发展道路充满希望:“部队为我们完善了法律法规,提供了优越的保障待遇,搭建了广阔的施展平台,我们定要脚踏实地,干出一番事业!”
从难从严训练
为了培养学员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令行禁止、严守纪律的作风,提高军事体能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和战术素养、战斗精神,培训班严格落实大学领导“入学入伍”和“两个转变”要求,在300个学时的课程教学中,队列训练、战备与战术基础训练和基础体能训练等3个军事基础训练科目占相当大的比重,锤炼了学员们的军人作风。
▲讲解示范整理内务
“前方上空有敌机巡逻,请各队迅速组织隐蔽!”
梅雨时节,风雨交加。天刚蒙蒙亮,学员队组织紧急集合,一场实战化背景下紧急转移任务演练迅即展开。
路上阵雨连绵,行军速度逐渐变慢。为尽快到达“转移地点”,尖刀班成员注意力高度集中,仔细排查一切可能发生的隐患,搜索每一片目标区域是否有危险。
“尖刀班不同于大部队,我们要游走于整个大部队之间,保证全队的行军安全和速度。”尖刀班班长张奇出发前一日还身患重感冒,却仍坚持参加此次徒步行军,“这次徒步行军如同集训的一个缩影,是砥砺自我的远征,更是锻造自我的开始。”
▲战例教学:陕北“三战三捷”
在队干部的带领下,张奇和战友们扛起了保障全队行军安全的任务。在这40公里、8个多小时路程的野外徒步行军中,他们的脚步始终未停息,在大部队前后来回穿梭,出现突发事件也能够轻松应对,保证了行军时间与速度。
这样的战术战备课,是练战术、练思想、练作风、练战斗精神的骨干课程,旨在帮助文职人员在素养、气质、形象、情感和态度上由“地方人员”向“军队人员”转变。
“特别能吃苦!特别能战斗!”回忆起那段时光,教员童庆福感慨道,“这次集训让我对文职人员有了很大的改观,他们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,他们都是拉出去就能打仗的‘军人’!”
短短时间内,每一名文职人员从业务理论水平到军人素质作风都有了极大提升。来自联合作战学院管理岗文职张钰瑞说:“这次培训让我更加坚定了强军报国的初心,未来我会抓住机会多学习,新的征程,我们还需换羽新飞再出发!”
不与征战,亦为华章。两个月的培训时间已经结束,学员们已经回到工作岗位。而今,在强军兴校的征程中,孔雀蓝的身影随处可见。教研室里彻夜长明的灯光,财务结算室噼啪作响的计算器,教保中心全方位的用心保障……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谱写强军兴军新篇章。